立方见筑︱深圳市高新小学
集约用地与高密度校园之间的矛盾
基地用地狭小,净用地面积为6685.3㎡,总建筑面积20971㎡,容纳18个班,建设条件十分苛刻。此用地条件完全体现出目前深圳经过40年发展,在集约用地限制条件下,高密度校园发展的设计探讨。
△场地条件 ©库博(立方设计)
高速发展城市更新,周边建筑高密度发展条件下,毗邻高新公寓高度均超过100m,日照紧张(东南角无法满足普教日照要求)。
田径场的占地在整个学校的比重比较大,在深圳集约用地和高密度校园的约束条件下,通常将田径场场地抬升,综合评估后抬升至裙房是最为有利。然后在其下方布置空间尺度大的功能用房。
通过抬高运动场地,田径场与篮球场组合设计,形成配套齐全的场地空间。
我们利用创新的结构形式给学校创造了一个安全、完整的200m跑道,并且通过合理的分区规避了普通教室和操场距离不足25m的要求。
田径场下部空间通过楼梯设计,让绿色渗透进内部场地,同时解决地下空间的采光通风问题。建筑负一层布置风雨球场、报告厅、图书馆等,负二层为地库(46个机动车停车位),通过天窗、楼梯开敞空间、下沉庭院引入自然光线。
跑道上空8米悬挑采用钢结构桁架体系,跑道第一跨的两排采用型钢混凝土柱,斜杆及梁采用钢结构,后两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。沿跑道方向9根框架均不落地,第二跨的顶层用三角桁架,形成稳定的传力体系,将第一跨整个悬挂起来,把悬挂体的力量船体给落地的型钢柱,既释放了跑道的檐下空间,也很好地控制了造价。
在建筑设计上,我们将建筑北部、东部设计为骑楼,形成架空空间以模糊建筑边界。
/04/
底层架空打造“十字街区”,高效串联所有空间类型,紧密关联各功能。活力轴和书院轴的形成让学校边界完全打开,给体育馆提供了充分的自然采光和通风,也为市民提供了互动的窗口。
“18+8”的组合模式为教学空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可持续性。平面上,每个专业教室之间布置一个活动平台,活动平台连接着走廊,共同组成弹性化的活动区域。
模数化、体系化、规整的校园立面系统。
模数化:教室统一尺寸,教室模化。室内门窗分缝模数为1250,分缝对齐。
在深圳集约用地及城市高密度等发展背景下,高新小学这种立体化设计是高密度城市的大势所趋,通过建筑师富有创造力的设计手法回应社会现实的一种方式。我们希望高新小学的设计可以给其他地方的小学建设带来启发,同时拓宽建筑实践范畴,促使建筑行业向更全面、更客观、更人文的方向推进。
△高新小学总平面图 ©库博(立方设计)